第一次下厨是什么感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第一次下厨的感觉已经模糊了,不过我记得第一次做吃的(实际上是喝的)的感觉。
那是我5年级暑假的某一天。
照常装模作样地在书桌前磨蹭了一上午,欢天喜地抱着奶奶给的一大碗炸酱面跑到客厅,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
那天中午放的是一个美国老电影,好像是和破案有关的,已经完全模糊了。(可能是白头神探?不不不,我一定没有那么老,恩……)
情节重点啥也没记住,就记住男主总是出入一间酒吧。
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
我看着画面里那个秃顶的酒保摆弄着那些酒瓶酒杯,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是那种从容和流畅,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尤其是当我看到那杯插着一片血橙的金黄色橙汁被摆上吧台的时候……
奶奶使出了背刺,直中我的后脑。
“赶紧吃!犯什么愣呢!”
她根本不知道,她亲爱的小孙子已经不再是吃面之前的那个孩子了。
我觉得能做那么漂亮,看起来又美味的东西给别人,真是太酷了!
我也要做这样帅气的人!
橙汁……我有Tang果珍!
红色的橙子……就用普通的橙子代替吧,意思差不多。
说干就干。
我告诉奶奶,我要给爸爸妈妈做好吃的,等他们下班回来吃,请她不要到厨房打扰我。然后就在厨房泡了一个下午。
冲了10杯果珍。
一边回忆着电视里的镜头,一边先后切了5个橙子。(我竟然第一次动刀没有切到手,真是有天赋……)
终于,我切出了三片完美的,厚度均匀的橙子片。
大概有1cm厚吧……我尽力了。真的。
然后用剪刀把橙子剪了个口,插到杯口上。
tada~~~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把食材处理成菜品, 恩,饮品也算吧。我才11岁我说什么都对。
那种从脚心传导到头顶的成就感,那种多巴胺充盈颅腔,肾上腺素遍布全身血脉的感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终于等到爸妈下班回家,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找了个蒸鱼盘,整齐地摆上三杯“美国橙汁”,
扬起我高傲的头颅,看着莫名其妙的母亲,端着盘子,昂首挺胸,大踏步走出了厨房。
“哎哟,这是你做的啊……哎!!!”
我摔倒了。
我,捧着那三杯橙汁,捧着我人生中最得意的作品,被我自己的球鞋绊倒了。
后面的事儿我就不是很想说了。
总之,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上了厨房。
我觉得能把一堆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叮叮当当噼里啪啦就变成一盘美味有养眼的菜肴,是全世界最神奇的魔法。
我觉得家人和朋友捧着碗把我烧的菜吃个精光还意犹未尽,是我对这个世界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
我就这样爱上了下厨。
咳咳,这个故事好像暴露了年龄……
不过我心态年轻,恩。心态很年轻!
我是馋嘴范儿,一个野路子出身的吃货小厨。
我相信一道好菜,往往是最温柔的鼓励和最温暖的陪伴。
喜欢就来点个赞吧,欢迎来找我闲聊天儿啊!
昏暗的一个单间,下午4点半,唯一一个窗对的还是楼与楼之间的夹缝!
放米的桶在客厅的饭桌角落,锅碗瓢盆也都没有意外的躺在一个漏筛塑料盆里面用布盖着
拿起一张小椅子,勉强够着洗手盆,淘米,放水,爸爸说,要煮粥(潮汕的白粥)水要比米多“这么多”,我伸手进去,刚好小臂一半还要少一点。
开火,粥煮上以后,翻出放在抽油烟机上面抽屉的菜脯,切丁,混进九虎二牛之力打混的蛋液,我记得爹煎这个蛋没得放盐,可能菜脯本身就有咸味。
粥大火滚开转中火,摇出一些浮沫,打开盖子,火控制在刚好滚起又不会溅出来的程度,没错,我看过很多遍了,目前流程正常!
煮好的粥放到餐桌上放凉一会,米和水分离,粥水微微粘稠并米色的浑浊,每颗米粒微微爆开,看来第一次独自煮粥是成功了!稳重的放好粥以后又轻浮的跳了几秒钟舞,庆祝一下!
开火,烧锅,微微冒烟转最小火,下油,两只手抓住锅两个耳朵,趟呀趟,让油均匀的遍布锅中央,这招就是这个煎蛋的核心秘籍!脑海里想一下诀窍:油要多,不能太大火,蛋饼定型要快。嗯,下蛋液,紧张的手布都掉了,还好锅耳朵不会太烫,快速趟匀蛋液,微微煎香,然后用锅铲和饭勺,插进蛋饼下面,往回一翻。原来当时的兴奋用现在的话就是形容就是“奥力给”,煎,是不是摇一下锅让蛋饼滑动滑动,不至于太无聊!嗯,微微香味,挑起来看看,有一丢丢焦,完美出盘。关火,关……原来没开抽油烟机……不管了,放下手头的武器,洗手吃饭!
第一次做饭是那么的顺其自然的发生在这个10岁的小吴身上!
做菜,没有别人那么好,没那么自信,东西简单
小学的时候吧,回家自己闷了米饭,表扬声中吃完大人问我洗了几遍米,我说米还要洗吗?
第一次下厨,得追溯到小学三四年级,记不清具体从哪岁开始,反正当能自己炒饭后,上学那天的早饭,便都是炒饭,自己炒饭。头天晚饭后,妈都会留点现饭,让我第二天早上炒着吃。做法很简单:生火、洗锅、一点猪油进锅、现饭进锅,使劲儿用锅铲压、翻。
那时候经常会从我妈那里听到:“吃到三天现,走路像飚箭”。我将其奉为真理,似乎每次吃完早饭后,走路速度就真的快了许多。甚至于,经常的向人吹嘘:“我早上吃的现饭哦~”
第一次自己下厨请客吃饭,印象就挺深刻。某一个周末,妈在坡上,小伙伴们玩累了,我便使用拿手好戏炒了一锅饭,还加入许多豆shi。
另一次,应该是妈去别人家了,就我和弟弟妹妹在家,妈让我给他们做饭吃。我煮了一大锅土豆丝,都吃的很撑。做法还挺有意思的:把锅跺在火上,装上水、放点化油和盐,使用擦子直接将土豆丝擦入锅中。
有什么感觉呢?
当时的我,感觉很好吃,^.^。现在的我,把这些记录下来后,喜笑颜开。
现饭:重庆方言,没吃完的剩饭。现在的我理解为“现成的饭”?
坡上:可能是去种田、弄猪草、捡柴、集树叶给猪睡吧。哈哈。
豆shi:shi是三声,一种咸菜,主要原料为黄豆与辣椒面。
我第一次下厨是做炸茄子(第一道热菜)
油花四溅,拿着锅盖........
慌忙叫奶奶来帮忙(三年级)
如果不是学校的厨艺比赛压根不会做
炸茄子到学校都软了
后来才知道还有同学从饭店里买菜充数
又好吃又好看
说实话,已经忘记是什么感觉了
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下厨啦,那时候爸妈在外打工,我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说起来,就是现在所说的“留守儿童”吧,所以我很小就懂事了,知道要为爷爷奶奶分担压力,那时候小,干不了田里的活,只能留在家给他们准备饭菜之类的
我记得第一次下厨应该是在六七岁的时候,那时候个子还没灶头高,拿着小板凳站着,还有一边烧火一边炒菜,烟熏火燎的,现在回想都觉得好困难,可是那时候完全不觉得,因为能给爷爷奶奶做一顿饭是真的很开心的,开心能为他们分担,开心回来能被他们赞扬
那次做的菜也很简单,就炒个青菜,还有番茄炒蛋(因为小时候比较穷,买不起什么肉,鸡蛋是自家老母鸡下的,番茄青菜也都是自己种的),其实平常总是要帮奶奶添柴火,也会在旁边看奶奶怎么炒菜,奶奶也教过我,所以那次我第一次下厨,但是对厨房也是很熟悉了,平日老是听奶奶讲,现在终于可以自己亲自做了,哈哈,可开心了那时候
结果,做出来的这两个菜味道是真的可以的,不咸不淡,油也适中,虽谈不上美味,但是很家常的一俩到菜
所以我觉得我还是有一定的厨艺天分的,现在的我在外打工,每天都是自己做菜,研究做各类小吃,健康且卫生,自食其力,很感谢小时候那段苦中作乐的日子,也感谢我是穷人家的孩子,以至于我现在对生活很满意,也充满希望,尽管现在也不是很富裕,但是衣食不缺,家人健在,未来可期。
回忆一下我的第一次下厨
当时是一个天气不冷不热,时间不早不晚的一瞬,我感觉自己真的好饿
但是家里只有昨晚剩下的小半锅白米饭
家长不在家
我用自己初二的小身板探索了我家的厨房
回忆起不久前吃到的一款酱油炒饭
黑色的米饭给了人神秘的感觉
略微分析一下,酱油炒饭那么主料应该就是酱油和饭,工序的话就是炒喽
好的,我的第一次下厨就这样诞生了
想法就是 好饿→真的饿→完成了→做饭好简单
第一次下厨,当然是兴奋、刺激的感觉!
为什么会刺激呢?因为我是偷偷煮的呀!
那会儿我才三年级,周三老师们开例会,下午放学特别早,三点就可以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又没事干,也没有零花钱买东西吃,就动了偷偷下厨的邪念~
也不是做什么大菜,就是炒个鸡蛋吃而已。感觉自己很有下厨的天赋,第一次炒鸡蛋,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手忙脚乱,就很淡定的炒完了,只不过那会儿不懂得控制火候,鸡蛋有些焦了。
后来就越来越沉迷于偷偷炒鸡蛋,为了不让妈妈发现我偷偷炒鸡蛋,我起先把蛋壳扔到楼下,后来觉得这样不好,就改成用纸巾包起来捏碎,这样没人看得出是鸡蛋壳!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然后在我又一次偷偷炒鸡蛋的时候,我妈提前下班回家了,我的“罪行”就这样被发现了(=゚Д゚=)!
此后我就没敢再偷偷煮东西吃了,怕妈妈说我~
说个同学的经历。
07年大学毕业,几个同学被某家单位一锅端,来到小城宜兴。
单位租了三室一厅,暂做容身之所。
初出校门,囊中羞涩,经过会议讨论,略有厨艺的同学便排了班,荣升饲养员,解决了大家吃饱的问题。
如何吃好,便成了横亘眼前的一座大山。要么翻过去,社会和谐。要么望山跑死马,集体减肥。
解决上述问题,不外乎两种思路。一是增强厨艺,二是优质食材。
低头瞅瞅囊空如洗,还是买几本菜谱,切合实际。
大家拿出对付毕业设计的劲头,做笔记,开研讨,厨艺得以突飞猛进。
某同学A,男,刚和同学B,女,修得正果。
小伙子两手不沾阳春水,但作为感情上的主动方,就很有必要,成为家务活动的承包商。
那段时光,A一直窝在厨房里,研究饲养员的一举一动,希望习得一招半式。
一个周末的清晨,A冲进男生宿舍,把我摇醒。
被他拉进厨房,锅里一摊黑炭新鲜出炉,正冒着热气。
我问他,这是啥?
他瞅我,煎蛋!
为了给女友秀一波近日潜修的成果,A自告奋勇要煎一份爱心蛋。
然而,A每次走进厨房,正是大火烹煮,炒勺翻飞,调料添加,他从没见过饲养员向锅里倒油。
同学A完美的再现了这一过程,大火,磕破鸡蛋倒入锅中,无油。
鸡蛋开始碳化,小伙子甚至以为这是必然过程,只要将黑色的外壳敲开,内里将会呈现biuling的金黄色煎蛋。
太天真了!
前几年,途经上海,去A和B的小家作客。A已经能摆出满桌佳肴,色香味俱全。
问他是否记得黑炭煎蛋的事?
A哈哈大笑,怎么会忘记?那是一个动力,眼前的满桌佳肴,便是成果。
若果对于不会做饭的人,肯定是紧张 的。要是会做饭的人,那就不是问题!
真的要说的话我感觉....
总是担心做不好,手忙脚乱。
首先,没有一道拿手的菜,几乎所有都是在网上查的,还得记在纸上,不写下来,做的时候容易忘记。
其次,火候掌握不好。
第一次做完之后,感觉很累。
大学以前都是在家看我爸做饭 最多也就做个蛋炒饭 后来去了大学 天天吃食堂 有一天突然想自己炒菜 于是买了酒精炉 就着不锈钢饭盒 做了个 青椒炒鸡蛋 然后食堂打就一大份米饭 那一顿吃的可香
很害怕,很期待。
我第一次下厨做的是煎蛋。那时大概五年级左右,突然间很想煎一下蛋,然后那时大热天,我怕被油滋到,穿了两个那种一直连到手肘的手套。那时不懂得要先把锅烧干再下油,觉得锅热了就下油,然后有些油就开始活蹦乱跳了,赶紧把煤气关了,想想还有余热啊,就把鸡蛋打下去,然后再开煤气,我想把蛋对折,但弄不了,然后最后蛋熟是熟了,但是分散的,不是一整个。
那张图我找不到了,下面是在相册找到的 住家菜 的图,像素加手抖加光线看起来不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