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哪一座?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因当年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是以白马驮佛经、佛像来洛传教的,故得名 寺院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丘冢,这里安息着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寺院内现存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等古建筑。寺院外东南有一座高24米的13层密檐式砖塔,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曰"齐云塔"。此塔初建于后唐,宋代遭毁,金代重修,距今有800年历史。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白马寺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寺钟声"被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河南省洛阳东郊的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我国传播佛教的第一座寺庙。据史书记载,东汉明帝夜梦金人,后知是佛,遂派大臣蔡?帧⑶鼐暗?0几人赴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于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宣教的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即相邀同来中国。在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使梵僧用白马驮载经书、佛像来到洛阳。第二年,汉明帝赦令于国都洛阳城西修建佛寺。为了纪念白马驮经,故名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腾、兰二高僧曾带来佛经原本——梵文贝叶经,并在白马寺内清凉台上译出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及其他佛学著作。从此,佛学开始在中国流传开来。白马寺建造后,佛学日盛,信徒甚广。到公元四世纪,佛教传到朝鲜,六世纪传到日本。唐代前期白马寺鼎盛时期,当时寺内有僧人3000多人。 在寺院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安葬着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寺院内现存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等古建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