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35人定律 rdquo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35人定律”是指在一个社交群体中,人们通常只能与大约35个人保持稳定的社交关系。这个定律是由罗宾·邓巴提出的,他是英国牛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这个定律的提出是基于邓巴对灵长类动物大脑新皮层大小的研究。他发现,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新皮层大小限制了它们能够维持稳定社交关系的数量。将这个研究结果应用到人类社交关系中,邓巴认为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也限制了我们能与之保持紧密联系的社交圈的大小。“35人定律”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与35个人建立友谊或关系,而是指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紧密、稳定联系的人数。这包括我们的亲朋好友、同事、邻居等。当我们超出这个范围时,与他人的关系可能会变得较为疏远或不那么频繁。举个例子,我们可能有一个广泛的社交网络,包括几百个社交媒体上的“朋友”或联系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只能与其中的35人保持频繁的互动和深入的交往。这些人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面的亲朋好友,也可能是我们工作中的合作伙伴。“35人定律”提醒我们,尽管社交媒体等技术手段让我们能够轻松地与更多人建立联系,但真正能够深入交往的人数仍然有限。因此,我们应该珍惜与身边人的关系,努力保持与他们的联系和互动。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社交圈有限,不要过度追求扩大社交圈而忽视了与身边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