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臼炮?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首先在字面上,它就类似于中国古代臼米的工具,故此得名。最早有记载的是在1377年中国设计的一种臼炮。到15世纪后,欧洲开始大规模使用臼炮,在前装填时代,基本采用前装填,发射实心球状钢弹或者石弹。 臼炮的特点:1身管短,2口径较大,3发射仰角高,4射弹落点死角小,5初速小.弹丸飞行时间长 由以上几点特性可知实际上臼炮就高角度抛射武器,和今天的迫击炮有类似之处,只是在于发射机构不同。在实际应用中,也是推进到敌最近距离,使用大高度角度发射,以重力或者爆炸力(使用爆炸弹)摧毁敌城堡或者防御工事或者杀伤其人员。 臼炮最大威力最强的时代是2战,德国公制造6门口径为600MM的自行臼炮,命名为"卡尔""夏娃".如图所示。
是一种矮矮胖胖的,类似于水缸的东西。因为射程和精度的问题,被淘汰了。
就是这样.臼炮是一种口径大身管短的火炮,而且一般很重,发射一种爆炸弹药,口径大,而且射程近,但是威力巨大.最"著名"的臼炮是二战时德国的"卡尔"420MM臼炮还有一种570MM的迫击炮,也算臼炮
口径大身管短的一种火炮。臼炮是较为古老的曲射火炮,因外形像石臼而得名。中国1377年制造的一种臼炮,口径达210毫米,全长仅为100厘米,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身管短粗的火炮,炮膛为滑膛,无膛线,采用前装弹,发射一种球形实心石弹。17世纪的臼炮开始发射爆炸弹。线膛炮出现后,臼炮采用线膛身管,改为后膛装填炮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经使用口径为420毫米的臼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臼炮已很少使用,此后逐渐被其他较先进的火炮取代。